Pages

3/13/2009

闻鸡起舞——二十四式太极拳

闻鸡起舞——二十四式太极拳




云手的奥妙[转]

在现有的各家太极拳势中,云手演练的风格是多样的。但各家太极拳均称云手为“母式”,可见其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非凡位置。本篇就云手的典型问题作剖析,以期给同道们一点有益的启示。
一、云手的名称
关于云手的名称由来,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中认为,“云手”的式名是象形而来的。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此名。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陈鑫曾说:武术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得较多,所以各家套路中仍然保留了云手的模式原型,陈鑫在
《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把一路二三组云手称为“上、中、下”,演练的步法和手法也稍有变化。二路炮捶也多处出现“单云手”。显而易见,云手作为太极拳基本技术形式,虽然已经融化在各式拳势当中,但原型还独立存在着。
二、云手的神意
文事武功,对神意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演练者的意就是不丢不顶的太极拳意。用神意统领周身,按规矩运转,就会出现“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既然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那么云手的神意就是太极拳演练和实作的神意。
正常情况下,神意的关注有内外之别。在内为内劲的随机调节,在外为眼神的适时观照。
“遵易理,合拳法,统周身”才是云手神意的“真态”。
三、云手的轨迹
云手虽然是简单的画圈,但要求很绌,不是言传身教的确难以明了。而日.各家风格不同,要求有别。这里以洪传陈式太极拳为例,说明云手的运行轨迹。
一般情况下,单独操练云手,都是先从单云手开始的。因为双云手无非是双手的交替配合,明白了单云手,自然就能举一反三,通晓双云手的动作要领。单云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别,起步阶段自然以定步为基,可减少难度,易于入门。按传统的单云手操练形式来分,又有正反之别。下面具体讲一下定步右单正云手的运动轨迹。

预备式:马步开手
站好右侧马步,眼睛注视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采挤展开,肘微沉,右臂稍弯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眉之间,右手和右脚,上下呼应。
第一动:收肘缠手
眼睛注视右前方,内气微松沉,腰胯走提塌劲,身体左转,右肘向右肋收转,右手同时顺缠收转。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肘之间。手指领劲不丢.肘不许夹紧、要松垂。
第二动:合手挤靠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继续左转,肘微沉右手顺缠收转到胸前十厘米左右位置。掌心不过身体中线,斜向左后上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右肩肘要出挤靠劲,身体保持中正。
第三动:右转挤按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右转,肘微沉有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厘米处。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有肘要松沉、发挤靠劲,手掌外侧意在其右上方,身体保持中正。
第四动:右转挤采
眼睛继续注视有前方,身体继续右转,右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侧五卜厘米处。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手指尖与右脚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挤采劲,身体保持中正。
要点:
整个正云手过程保持“上领下塌中间转”的身法。眼睛注视右前方,出手时“手领肘”,收手时“肘领手”,上下开合协调,既放松,内劲还要不丢不顶,呈阴阳相济状态。右正云手的动势是顺时针的轨迹,整个路线是斜向的外大内小的“鸭蛋网”。
正确的定步云手练习应该是神意专注,速度均匀,动势流畅,开合协调。划圈时,手臂三节和全身整体的合理运转是云手锻炼的真谛。
四、云手的实用
云手既然是母式,当然包含拳法的攻防含义,云手划圈的过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体模式。手臂部三节和躯干部、下肢部三节的开合一体运转,就是最佳的人体攻防动态构架。每一个随意的点都应是处于太极状态中的,要化打合一、开合一体。
例如:正云手的第一动“收肘缠手”,对方双手挤按我右腕、肘处,我松沉右肩肘,同时向里收肘,右掌指向右外下侧划弧,即肘与手的收中放的动势在同一时问完成。掌指部的缠转是梢节的紧放,肘部的收转是中节的随化,对方立即处于“落空”和“即…”的两难境地,非高手则即刻出局。
当然,理想的太极状态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忽视自己的技术锤炼和心态修养。实际上,只要理念对头,打任何拳都可达太极状态。反过来说,就是打太极,不明理法,也是盲拳,只能虚妄地陶醉自己,没有实际功用。所以,我们应从云手训练着手,举一反三。只有经过持久的正确锻炼,方可达“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才能在推手和实战中,处处得机得势。






太极拳锻炼要领——


太极拳与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不仅是单独为了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健康,而是集修身养性于一体,不仅用以强健筋骨,而且藉以培养高尚情操,以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太极拳与气功,是我国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历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又一瑰宝。太极拳与气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它们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相反相成之功。太极拳是“动中求静”,而气功是“静中求动”,两者均要求天人合一。因此,如果修炼者能同时修炼气功,又修炼太极拳,将会收到事半功倍、出神入化之功效。
修炼太极拳,必须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全身放松,呼吸匀净深长,杜绝心猿意马。练功时常常不自觉杂念频起,不可收拾,这就是病灶的表现。因此必须牢记:“养性全凭栓意马,修身切忌放心猿。”如果觉察到杂念已经袭来,不必紧张,马上默念口诀:“不患有念,唯患觉迟;念起是病,拂去是药。”就可以将杂念拂去,意念收回。练拳时默念每个拳势的名称,也可以帮助排除杂念,集中精力。总之,“意守丹田”是练拳和练功的首要条件,同时也必须经过勤学苦练才能达到虚无静松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垂肩坠肘,松腰轻腿,进如猫捕,退如抽丝,力不双重,藕断丝连。”
所谓“虚灵顶劲”,就是收敛思想,四大皆空,头部正直,如顶重荷;
所谓“含胸拔背”,就是胸部不要故意挺出,而要略微收回,但背部也不能拱出,而要保持平直;
所谓“垂肩坠肘”,就是不能耸肩,不能抬肘,肩和肘都必须自然下垂;
所谓“松腰轻腿”,就是腰要放松,不要用力,在提腿和放腿时必须轻提轻放,不得出声;
所谓“进如猫捕,退如抽丝”,就是前进时好象猫捉老鼠一样,不动声色地,轻轻地,静悄悄地往前移动,后退时好象从蚕茧上抽出一根丝似的,轻轻地,慢慢地往后拉,生怕拉断;
所谓“力不双重,藕断丝连”,就是两腿不得同时用力,除特殊情况外,不能保持相同姿势,当重心和力放在一面时,另一面必须轻,必须虚,而在向另一面转换时,必须轻柔,若断若续,藕断丝连,在两个动作连接处也是如此。
练拳时对力的运用是:“力发於腿,成於腰,形於手指。”
所谓“力发於腿”,就是以腿为根基,设想在格斗时力从腿部发出,因此腿必须站得很稳,有青松不倒之势;
“成於腰”,就是力集於腰部,好象调动千军万马,均集合在元帅帐前,待命出击;这和松腰轻腿并不矛盾,松腰轻腿是指腰腿的实际情况,而这里是指的意念,并不是真正用力;
所谓“形於手指”,就是意想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从腿出发,直贯腰部,通过臂部、手指,直向敌人袭去,具有泰山压顶的威力。
太极拳在起势以后,身体半蹲,以后一直保持此高度,除个别动作有其他要求之外,体位不得忽高忽低。上身必须正直,除个别动作有特殊姿态外,一般不能前仰后合,左右倾斜。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以腿带动腰,以腰带动手指,以手指带动眼,手到眼到,不得反其道而行之。




吴阿敏的二十四式太极拳讲解(上)

看着吴阿敏的演练,那种行云流水般飘逸的动作,那种平和、纯静的状态,听着她由浅入深的理论讲解,感觉真是一种享受!

和着她的节奏完成了第一组和第二的八个动作,动作虽能连贯但还不够协调和流畅。

*什么是“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运动时要如抽丝那样柔韧绵长,迈步时像猫那样轻起轻落,提步、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太极拳讲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一种“会意”的运动。只有徐缓的运动才能更好地会意,因此,太极拳运动既要像抽丝那样徐缓,又讲究速度均匀,要求保持适当的等速运动,就像抽丝那样均匀的抽拉。如果不徐缓均匀地抽丝,丝就会被拉断。太极拳运动就不能做得势势相连,绵绵不断。那么步伐必须相应地像猫迈步那样轻灵,走架时步法轻灵,动作如丝般轻韧柔长。但“轻”不等于飘浮。“轻”是动态表现,其中蕴藏着相当分量的柔韧的劲力。“浮”则完全不同,是本质的飘渺无根,一触即溃。
“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的运动特征,可以说是太极拳运动特有的演练特点。






第三组动作:左揽雀尾、右揽雀尾

关于“揽雀尾”,有不少美丽的传说,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大极拳使用法》中一篇叫《杨禄禅先师轶事》的文章,其中有一段精彩描写:“有飞燕入帘,低绕近身,即起手速抄之,顾谓僧曰,此鸟驯就人,聊与为戏何如,辄承以右掌而左手抚之,旋纵使去,燕振翼拟起,师微将掌忽隐忽现,燕不能飞去”。
此类颇俱文学色彩的故事,练太极拳的人几乎人人皆知,不少人且深信不疑,于是后来便有人认真起来,将揽雀尾解释为“将对方手臂比作雀鸟头尾”,“取两手持雀头尾,而随其旋转上下之意,一名揽雀尾”。


昨晚只学了一个新动作——左右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拳势功架舒展简洁,体势工整,松朗壮伟,空灵圆融,支撑八面而稳固厚重,八面转换而轻灵圆活,是杨家太极拳跌打兼施的经典拳势。
“左右搂膝拗步”三次搂膝拗步的连环搂打向前进击,左右方向都有,这对人体的均衡发展,全面活动,带来好处。它和“左右倒撵猴”势的连续向后退步,闪展腾挪,诱敌深入,连环划弧挽扳推击相呼应。两者其一为进,以攻为守,攻中有守。其一为退,以守为攻,守中寓攻。但其共同特点都是“相连不断”。杨家太极拳不但在拳式的演练时相连不断,在实际的运用时也是相连不断的,势势攻防相连,招招攻守相衔,不仅是几个式子的攻防相连,而是整个套路,自始至终都贯彻攻防相连,攻守相衔的原则。动作一个接着一个,圆活连贯,绵绵不绝,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川流不息。充分体现了王宗岳《太极拳释名》所说的“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左右搂膝拗步”三次迈步向前,后腿从提起到前伸轻轻落地,都是均匀缓慢地进行,犹如猫之蹑足潜行。不但使支撑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且使前迈伸曲的大腿和小腿及腰胯的肌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所以此式得到很多拳家的垂青,专门抽出来作为单练的式子。 




聞雞起舞是中國人晨練的寫照,直到今天,迎著初升的朝陽,沐浴著陣陣晨風翩翩起舞仍是中國人最常見的鍛鍊身體的方法。
練習者在練習中,要求心靜體鬆、呼吸自然、動作柔緩、輕靈沉穩。
全套可分为四个分段,八个小组,共计二十四动作。


第一组
一、起勢   

二、左右野馬分鬃   

三、白鶴亮翅

第二组
四、左右摟膝拗步

五、手揮琵琶

六、左右倒捲肱

第三组
七、左攬雀尾

八、右攬雀尾

第四组
九、單鞭

十、雲手

十一、單鞭

第五组
十二、高探馬

十三、右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

十五、左蹬腳

第六组
十六、左下勢獨立

十七、右下勢獨立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針

二十、閃通臂

第八组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二十二、如封似閉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勢



二十四式太极拳全部动作选自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柔和均匀,姿势中正平稳。本套路自国家正式颂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男女老少健身锻炼的典范套路。

本片是中央电视台《闻鸡起舞》播出节目,由著名太极电视教练吴阿敏主讲示范,逐一对套路中的每个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教学,非常生动直观,是大众轻松学练太极拳的最佳教材!

Tennis Court in Queenstown area

Some courts are not open to public  Quail Rise -45.002353534957564, 168.75157230875968 Arrowtown -44.94668233699295, 168.82240587902302 lowe...